Tuesday, May 27, 2014

魏斯博士的《轮回 - 前世今生来生缘》

不晓得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阅读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老觉得冥冥之中,我们的灵魂在浩瀚宇宙当中打滚,由因缘所牵引,碰上了,便走在一起。

这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因为因缘的错综复杂,在凡夫如我们眼里,是很抽象玄妙的一幅画,远比我们所理解的原子与中子之间的关系,来得更深奥。在我们所理解的东方传统转世观念里头,转世轮回不算怎么浪漫的事,遐想不多,老人家们会把今生前世摆在口中的,大都是欠情债,还情债之类的苦情。

关于转世,我个人的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那不一定都是上辈子欠债,这辈子要声泪俱下去还的那种。早阵子有个同事在中国学了催眠术回来,健忘对此问了一些关于催眠能够挖掘前世记忆的事,凭着专业嗅觉,那位同事没啥回应(职业操守),不过确是略约说了些在催眠过程中所触及的经验,一些被催眠者的叙述内容和他本身的生活情况完全不接轨,那些都很可能是前世记忆。

我想,催眠这回事儿挺好玩的,对于这方面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萌了芽。上几个月,我在书局闲逛时发现了一本书,通过这本书,让我对催眠探视前世今生的说法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此书是一位洋人, 著名心理学家魏斯博士(Dr. Brian L. Weiss)写的,书名是Same Soul, Many Bodies (中文译名为轮回 - 前世今生来生缘),我看的是中文版。

这本好书给我对转世的观念,有颠覆传统的感觉。在魏斯博士的叙述当中,一些比喻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不仅仅针对他的病人,我想,也包括读了这本书的读者。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魏斯博士的催眠治疗个案,这些病人,很多是富有但一点也不快乐的;有些是陷入情绪问题;有些是面对经济和亲情压力想要自杀的;有些身上则有无法医治的病态,经过了前世来生疗法,据说,都获得了解脱,生活素质变好了。

有些粱子是在前世、前几世、前百世结下来了,在我们身边的人,会常在我们身边打转,在固有的传统观念里面,这些无非是报恩或还债之类的情节,而作为西方人的魏斯博士,以西方的分析理念来谈,就变成了另一种角度:轮回转世的意义,是让我们在这一世学习和更正上辈子的错误,用以解决上辈子与其他人彼此间的矛盾,这一切,重点在于“成长”。

这是比较前卫的说法,但不要紧,因为不管用什么角度去诠释都不是问题,毕竟这并不违反“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的说法。而整个轮回的最终目标,是要每个迷失的灵魂,不断地纠正自己,和让“爱”成长。我想,在东方,我们称这种爱为慈悲心。

然而,回溯前世来解决今世的一些心理甚至生理问题,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但通过催眠来探查来生,可能吗?来生是还没成为过去的事,怎样体验?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魏斯博士在这方面有一些临床心得,他解释,人的来生其实并非等到我们死后才开始铺排,而是已经随着这一生和前几世的际遇和信念而提早拼排出来了,只是,这些编排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进行罢了。通过催眠,这些排版会被挖掘出来。

基于还在未实现的状况下进入来生,被催眠者会看到两条分岔路,一条是正面去处理今生以后,会经历的新正面人生;而另一条,则是在这一生经历负面人生以后,附带着非常负面的影响,继续展开黑暗的来生。这条分岔路的决定权是当下,也就是说,你眼下的决定,会直接影响你的未来。

靠谱吗?理所当然。

在魏斯博士的几个临床案例当中,有一位病人有自杀的冲动,于是魏斯博士让他进入未来和来生,并在游走于正负结果之间,领悟到亲情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的憧憬(若他现在自杀,来世也将自杀)促使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并以正念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尽管未来对我们来说是个未知数,但要怎样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其实,行程表永远掌握在我们手里,自杀等如逃避,是不能长远解决问题的。这些,在2500年前,佛陀已然看透。

最后,相当有趣的是,魏斯博士进行过集体催眠,催眠的结果告诉我们,80%的人有着同样的来生,也就是说,前世与来生不单是个人潜意识里的记忆,也许,那也是集体记忆,因为集体的决定,进而发展成未来的世界模式。根据这一次的集体催眠结果,这个世界不会在短期内灭亡,但人类会经历一段相当长的痛苦时期(环境恶化,天灾人祸),之后,便会获得脱胎换骨的机会,让地球重新翠绿起来。这一切,似乎会经历几千年的光阴。

坦白说,到底是我们的记忆烙印在潜意识里?还是我们的潜意识自造了所谓的前世记忆,健忘没法子说得透,但凭着魏斯博士笔下那么多个案,而且有些还是集体记忆,这让人不得不认定,前世今生,绝非子虚乌有的事。

我想,这本书很值得推荐,除了阐述轮回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理解到前世-今生-未来的关系,并从中提醒我们要不断去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以便在漫长的转世轮回旅程中继续成长。套一句魏斯博士的话 -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灵魂同等古老,这一句很震撼,是的,我们并不特别优越,所以,请好好爱你身边的人,因为,他或她,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已经守在你的身边了。


好书《顿感力》 - 度边淳一

会否觉得,在你的生活之中,老是充斥着压力?

人家一句话,你要记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搞到嘴巴长在别人脸上,我们却要受情绪上的折磨,多无谓。

一些事情本来没什么,可是都起嘴来,情绪像洪水暴发般,和自己的家人、好友、同事、另一半开战,斗到两败俱伤,不止伤了和气,以后还要给心里留下一根刺。

很多时候我们回想起来,是的,多么无谓。

大家有没有一种习惯,就是会把这种情绪的原因,归咎于外来因素?比如,这个同事、那个朋友、工作环境、生活品质等等...也没有错,因为这些往往是引爆点,把累积在胸口的闷气,找个借口发泄出来。

而往往,身边最亲密的人要受罪。因为最亲密,所以卸下武装之后,脾气再也无处可藏了。

想想,自己的确有过这样的经验,近来才发觉,自己原来不够钝感。

以前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是《钝感力》,The power of Insensitivity, 作者是度边淳一,是个日本整形医生,于2007年写下这本好书。

钝感力,就是对周遭事物的一种既不完全无知,但又不处于过度敏感的心态。因为不过于敏感,所以对一些外来的频繁小刺激显得无动于衷,导致身心不容易因为这些影响而有所动摇。

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一般上他们生活过得很愉快,日子过得很轻松,晚上睡得好,工作压力少,恋爱甜蜜,事业成功的几率也许比一些对细节过度敏感的人更高,这就是古人常说的“难得糊涂”,也是洋人喜欢说的“高EQ”。

度 边淳一在书里有提过,人如果对压力或一些事情过于敏感,会产生疲劳状态,甚至头晕、失眠、头痛、到腹泻等身体问题,时间一长,相应的器官就会出现异常操 作,续而发展成疾病。压力,有好和坏两种,钝感的人会视为一种动力,驱使他进一步去适应和前进,相反的,过于敏感的人,就会有在改变中失去掌控自己的可 能。

恋爱也一样,钝感的人,比较容易适应另一半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随意放下身段,去融合两个人的不同点。有没有觉 得一些情侣,在感情进入稳定期以后,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健忘当然有过这些经验,其他人,或你,相信也有吧?可是吵过闹过以后才发觉,刚才的吵闹根本 不必要,有时候不就是谁洗碗这种小事儿吗?这或许是冰封三尺的引爆点,不过,如果你懂得如何让自己钝感起来,就可以很好地消化掉所有能够引爆的点了。

工作方面也是这样。员工很喜欢对老板的一举一动作出揣测,然后冒出老板对自己不好,还是针对自己等等负面的想法,这种敏感有没有过了头?是不是好事呢?会不会因为这样,你倒把自己的偏见植入公事里,而忽略掉本份,到后来,让老板真的不满起自己了呢?

还有,公司里一些红眼睛的人、或长舌头的人,喜欢两头搬弄是非,四处放出冷言冷语,对于钝感的人,这些中伤肯定比敏感的人来的少,更不容易受其左右。

人 言可畏,闲言闲语可以让一个人的情绪陷入混乱,甚者引发忧郁症。然而,若能让自己变得“难得糊涂”,把这些破坏力强的坏言论分析以后,抛之脑后,不就以柔 制刚,化暗箭于无形了吗?假设你在执行重要任务时过于在意这个、敏感那个,就会变得犹豫不决,结果终究影响任务的进度,害自己半天吊。

请不要误会,钝感,不是什么都不理的不负责任,而是叫我们削弱不必要的过度敏感,来保持自己的身心愉快。比如,一杯下午茶、一个奖品、一口好吃的食物,就能让你有很幸福的感觉,从而提升你生活的动力,那种生活,不是很美妙吗?

钝感力是一种生活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才能,她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后天培养,重点是你愿不愿意改变自己,和如何踏出第一步。

只要不过于敏感,我们可以和任 何人相处愉快、能够对任何事物看得透彻、迅速适应环境的改变,换句话说,就是强化自己的生命力,像那即使活在极度肮脏的环境,也不会绝种的蟑螂一样。

总而言之,钝感力的重点是,放下自己的执著和稀化我识,那一切外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到最低。以下这句话,很有意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分享:


“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重地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

-- 度边淳一 -- 2007年4月”


不容易的一项改变,如果你做到了,恭喜你,从此以后,你应该会过得更好。


Linkwithin

您或许对这些书感兴趣:

Translate

Flag Counter

Total Pag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