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7, 2016

《索马里 - 我的世界之外》

小时候,曾经的志愿是医生。那时候并非因为"医者父母心"的心态,较为纯粹的想法是,医生好像很受尊重。

当然,成绩攀不上固然是重点,我对生物课尤其是开刀一环的恐惧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因此,医药系离我越来越遥远,转眼已成过眼云烟...

然而,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好奇心依旧。

近来,逛书局时发现这本书 - 《索马里 - 我的世界之外》,一个不小心把持不住,便把书给带回家,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

这本书不厚,但内容很扎实,扎实的意思是 - 触动了心。这里一些书友也许对作者许有晖不感陌生,旅游达人更可能认识他,但我是真的对作者的过去一无所知,只是单纯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了共鸣。

这本书是叙述作者作为一位在新国任职的大马籍脑科医生,断然脱离身在厚薪的环境,到非洲一个充斥着内战,贪腐,贫穷的国度索马里去当无国界医生志工。在他调配到那里的一年里,他感受到的矛盾,障碍,困境,对自己观念的质疑,还有走出舒适圈的认知,都一一记录起来,其中还包括一些病例,当地人们的生活等,很充实。

我的意思是,读这本书,感觉很充实。

让我更加快的思考自己的处境。

我们很惯性的追逐财富,帮自己累积以后还要替下一代策划财富。有了钱,还在想办法得到更多的钱,然后买屋子,接着再买多几间屋子来收取更高的利益。有些人,每天在办公司想办法怎样击败其他对手,去竞争更高的地位来获得尊重,这一切好像个无底洞,永远追逐,没有终点,只有越来越膨胀的欲望。

刚踏出社会的新鲜人固然要打好财务基础,但已经混了好多年并累积了一定财富的老鸟们,是不是应该停下來,回忆一遍自己的梦想?

是不是非要等到退休以后才来追逐自己的梦想呢?

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无国界医生的志工也是,他们的努力改变不了世界,不过,这些贡献一点一滴的累积以后,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善的幼芽,当阳光和水份都充足时,发芽壮大的,会是影响深远的大爱。

我特别喜欢许医生的坦率,书里并没过于歌颂医生们的伟大,还提出了一些信念上的质疑,不过,这都是其次,因为跨不出去且有所牵挂的人很多,我相信,许医生的舍我精神和对不同族群的大爱,会经由这本书对这个世界,就算,仅仅只有马来西亚华人的社群也好,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个社会,已经过于偏向势利现实,是时候,让我们停一停,听一听,类似大爱的声音吧?

Friday, December 16, 2016

《平行世界.爱情故事》 东野圭吾

每次读东野的故事,好像在爬山,从低处爬到高处,中途会很想偷看顶峰的景色,这么说好了,故事情节撩人到让人无法自拔的地步。

《平行世界.爱情故事》一度让我以为真的是两个平行世界交错的故事,原来不是,不过没关系,问题不大,因为惊叹依然。

这故事的确让我欲罢不能,在工作日里赶火车般把书读完,有好几次,是按耐着翻开结局篇的冲动性子读的。想想,也有十多年没那么熬着睡眠不足的状态赶书了。

话说回来,如果我自己是男主角崇史,我会不会也那么做?也就是,因为自己的幸福而介入好朋友的感情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是人性很灰色的地带,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之间多出了一个影子,偏偏那影子是如此挥之不去,还要是道德上的一根刺,一辈子的遗憾,怎么抉择呢?

舍弃多年的友情多么难受,但做自己好像也不赖,假设一直伪装自己来承受友情的重量,健忘想,那也是另一种虚伪吧?

崇史内心的折磨,可能在这个时代,是很多人的写照。

究竟是背叛自己来成全挚友,还是背叛挚友来成全自己,任选其一都是破局。

我喜欢东野的直接,日本作家对人性的剖析往往不遮掩,不拘泥,黑与白混在一起所呈现的灰色让人读起来很痛,也很痛快。

赤裸裸的心理交战,不正正是还原人性吗?

麻由子明显比崇史理智很多,她不敢越雷池一步,深怕摧毁三轮智彦,但也因而陷入情感和理性相抗衡的情绪当中。爱情无法让同情取代,麻由子如果不爱崇史,她不会离开,她不会在黑暗中软下身段。

而最痛苦的那个实际上是智彦,输得完全彻底,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他战胜不了自己的残障,留不住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对不了挚友的背叛,还救不了自己的助手伍郎,一切的不如意麻醉了他的斗志,所以只好选择更改记忆来逃避。

记忆这种事,真的很奇怪,她应当是主观的,但我们容易被自己误导,被客观所更改。东野对科技的运用相当到位,在解释各种现象时设定了科学基础,让故事更有逻辑。

相对精彩的是排场与顺序,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轮流把整个故事带出来的方式很特别,我很喜欢那一步步掀开底牌的写法。

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在平行的电车线上每天相望,逐渐爱上了彼此,却从来没有交错过,等到最后一天,两人都勇敢踏出那一步时,却还是彼此的平行交错,失之交臂,那可不是让命运给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吗?

别误会,这故事没那么残缺。因为结局有很多遐想空间,我的设定还是正面的,呵呵~ 

好久没连夜赶完一本小说了,距离我上一次这么疯狂,大概有12年吧~所以,不得不在这里介绍这本好作品呢~


Monday, December 12, 2016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 推荐

单看书名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大概会让你联想到很表面的,很片面的,对佛教认知上的介绍吧?

起初,健忘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是因为作者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再如果仁波切不是梁朝伟敬仰的人物,再三如果我不是在网上翻了几页这本书的内容,我绝对不会买这本书,并且每个晚上夜读一章。

这几年来都有在看一些有关佛法的书,以为自己懂的不算少,读完这本书,羞愧得很,才知道原来一直身在学前班,何等幼稚。仁波切的智慧让他老人家看起来就像个巨人,何等雄伟,还好的是,这种认知可以让自己体察到自己的渺小,也算是好事一桩。

写这篇文章,让我耗尽脑汁,要如何告诉其他人,这是一本佛教徒不应该错过的著作呢?

我想,我用以下的方式表达好了。

顾名思义,这本书分成两个重要部分- “见地” 和“ 修道”。

见地,是对事情判断的一种理解,仁波切的解释:
“记住,一种见地,只有当有人持有她的时候才存在。假设甲,乙两个人同样看着某座雪山,甲用自己的肉眼直接看雪山,乙则戴了琥珀色的太阳眼镜。太阳眼镜干扰了乙对于山的观察,所以在乙的观点中,山呈现琥珀色。甲可以直接看山,没有干扰,所以雪山的显现,对他而言是白色的,同时也是山的本性。不仅这样,如果乙一出生就戴了有色眼镜,那么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作白色,对这样的乙来说,世界上存在的雪山全都是琥珀色的。”

这例子很好,道出人们对各种事物本性的理解有所分别的根本,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见地这个部分里,以上只是第二章中的一些分享,在接下来的部分,仁波切解释了“自我” (也就是我执),二元对立的观念,空性,佛性,业力,转世轮回,涅磐等等佛家的原理,说实话,我真的惊叹了,从来没有读过如此深入简出的分析,混了那么多年,原来以前都是一知半解。

不敢说茅塞顿开,因为要学的还很多,这本书也许只是个开始。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修道”。

很多人都知道,佛法有三乘,主要还是分成大小乘,法华经中有说天底下实际上只有一乘,当然,对健忘而言,这是更为完整的总结阐述。在修道这个部分,仁波切详细探讨了大小乘以及金刚乘的分别,也详述了人们对现有金刚乘的误解的来由,这对很多刚开始学佛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理解。

而我特别欣赏的部分是,仁波切固然认为对上师传承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他也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那就是,当今世道险恶,很多所谓的金刚乘上师都并非真材实料,又或者已经偏离正道。所以,在皈依之前,有必要怀疑和花时间多做验证,当你检查完毕,确认对方是可靠且是得道高僧,才完全诚心拜师入门。

佛法本身是真理的话,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传承的人如果偏离了正法,时间会证明一切,因此,仁波切也建议人们在选择上师时,最好追溯该上师的传承根源,是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这点非常重要。

在修道这个部分,仁波切也讲解了“止观”理应面对的问题,和4个过程,这里我不多复述,毕竟我懂的不多,免得误导。

还是看官自个儿去发掘的好~

这本书,看一次是不够的,健忘是那么觉得。

特此推荐给信佛的书友们。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hird Reich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azis - 第三帝国的崛起和没落

八月到现在,终于读完这本书,300多页而已。

停顿的理由是期间阅读了其他好书。

这本书对二战战略描述不多,大都围绕在希特勒与纳粹何以崛起,在位期间的暴行和施政,然后是如何从战胜者的身份跌落深渊,置德国人于往后几十年的噩梦。此书是正史的编辑,大都参考二战资料写成,适合刚开始想了解纳粹第三帝国的书友。

德国人在二战期间,除了纳粹军官与朋党谋财害命,杀害很多人并抢夺他们的财产之外,一般老百姓没有真正得到战胜者的利益,但来到二战尾声,整个民族却要为军方的暴行付出全盘代价。

更何况,纳粹上台,也只是因为各种主义势力倾扎,互不相让之下的渔翁得利,反对纳粹政权大有人在。然而,在纳粹逐一击破的动作进行当中,这些派系并没有联合起来作出有力对抗,于是,大量的反对者被关起来或直接处理掉。

由于纳粹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还算有条理,当然,数据有很多欺瞒之处,但因扩军而增加的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一战以后的贫苦挨饿生活环境里看到曙光,以为纳粹是民族英雄,可以让德国在世界舞台上重新站起来,便开始积极响应纳粹的政策。吃掉法国,让希特勒的声望如日中天,元首几乎成了德国人心目中开创民族大业的神。

纳粹主义是很可怕的,清理犹太人固然是其首要目标,为了让德国人在各民族间看起来更突出,还自认日耳曼人为古神阿里安人的后代,强调民族精英,进行"种族净化" 政策,清除不良基因,藉此杀害不少残障人士。其实欧洲人反犹太也不是德国才有,基本上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所以容易得到德国民众的认同,不过种族净化这种杀害自己人的事,还真的少有。

数百千人在纳粹执政期间被杀害,其中有反对派人士,同性恋者,流浪汉,犹太人等等,就算是辅助希特勒夺得政权的二把椅罗姆与SA主力,也难逃功高盖主,被希特勒连根拔起的下场 - 这就是著名的纳粹历史事件-长茅之夜。这和中国的太平天国的内斗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希特勒并没有像洪秀全那样极尽奢华,而且疏于扩张。

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系于希特勒一人独裁的决定,起初一切进展顺利,波兰,捷克,法国等一一沦陷,当时的苏联也只剩下半条命,眼看莫斯科就快沦陷,欧洲处处纳粹。然而,时也命也,多行不义必自毙,希特勒坚持错误的的侵略苏联路线,而且以为穩占上风,高级军官们的突击有所放缓,让苏联人获得恢复元气的机会,从而翻转整个东线战役。

苏联人的国民人数是是德国人的3倍半,死了1百万,又有一百万补上来,加上天气变冷,让本来预期快速灭苏的德军陷入胶着状况,由于缺乏抗寒装备和设施,白白冷死病死的不少,这样一来,本来就活在这种天气的红军即刻反攻,好了,结局我们都猜到,红军收复失地,德军东线元气大伤。

接下来是西线,美军参战给英法带来新的动力,诺曼蒂的突击夺滩也是德军的另一个失误,从此,德军两线溃败,其盟友一一倒下,崩溃的柏林在即。

德国战后被撕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围墙建起来,在红军进入柏林的刹那,是强烈且残酷的复仇意识,德国民兵自然苦不堪言。希特勒在片片战火围绕中结束其枭雄传奇的一生,寻死对他而言是如此容易,但留下给国人的,是战败后漫长的哀怨凄凉与往后40多年冷战时期的骨肉分离。

这也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无法遗忘的悲剧。

《小王子》 一个忧伤的童话小说

《小王子》这故事很立体,立体的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领悟。

这本书面世超过70年,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兼飞行员,Antoine Marie Jean-Baptiste Roger,于1944年飞行侦查时被德军机击落丧生。

这本书在作者死前一年出版,他写这本书时,心里应该是郁闷与忧伤吧?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样感到忧伤难过。

如果以小孩的思维去读这个异想天开的故事,那是个充满幻想的科幻世界,一个星球只住着一个人的画面多么有趣,只是那么跑一圈,就绕了星球一圈了。

如果以少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大概是嗤之以鼻吧~  这种科幻似童话故事,多无聊,怎么可能会有那种世界?

如果以成年人的眼光来读这本沉重的童话故事,大概会默默不语,有所感触吧?

健忘读过以后的感觉是“伤感”。

在那天真无忧的岁月里,孩子眼中的大人,不都是让人不解吗? 

一些人自称可以左右一切,实际上不过是虚张声势; 

一些人终日忙碌于计算,却从来没拥真正有过他计算的一切; 

有些人忙忙碌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实际上不晓得自己为了什么而忙碌....

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世界应当如此这般、如此那般,大家都忘了对疑问追根究底,也不愿意从其它角度去看待问题。

习惯了自我保护,习惯了每天重复的事,习惯了伪装。

所以孤独。

我老觉得,故事本身是伤感的,小王子的身影已经从作者的视角抹去,就像我们的过去,像小王子一样的童真,也随着不断的成长,社会观念的洗礼,消逝了。

原来长大是那么一回事。可惜我们不常常回顾,不常回忆我们失去的, 也不屑。

这个童话提醒了我,就像闹钟一样,突如其来。

“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这是书中一段,挺有意思的文字,理解文字的意思并不难,但真正这么做的人又有多少呢?

你有真的用心去感受一切吗?

我用心了,但我的心不够齐全,不够专注。

我本来想让儿子也读一读这本书,后来考虑到他的年龄,也许,再多一、两年会好一些,于是,我把书放入书橱。

再过几年,当我打算让儿子读的时候,我自己也可以再温习一遍。希望我们会看到更全面的小王子, 我希望我不会再感到忧伤。

可能,我会读到第一次读时遗漏的部份。






Sunday, October 23, 2016

令人遐思无限的《平行宇宙》

读这本《平行宇宙》- Parallel World,用了我很长的时间,除了400多页厚之外,健忘不是物理或工程系的学术背景,要消化物理学逻辑需要费不少的脑力。

还好的是,加来道雄博士叙述宇宙学乃至物理常识的方式相当简化,偶尔还会介绍一些科幻小说,或电影情节来加强我们对时-空的理解,读起来就比较容易入味。

在我们现有的宇宙观当中,平行宇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状态,毕竟用五官去感应,人类对空间与时间的概念是直线的,比如说,我们是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才了解原来空间是可以被重力扭曲,乃至形成引力;而时间对我们而言是第四维,但要在不同维度上理解时间点是同时存在的,就有些匪夷所思。

年轻时,健忘听大学同学描述过时空的论述 - 一维是当两个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当这一条线移动,形成一片膜/平面时,就等同于升格到了二维。接着, 当我们直线移动这片膜,不管是往哪个方向易去,她会是三维,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立体 -空间。

然后,当空间开始移动,就是所谓的时间...这当然是理论物理学里最简单的一环,第四维以后,是否还有更高的维度呢?更高的维度,是否标示着平行宇宙的存在?

平行宇宙,那就是说,会有另一个很不同的我,或者,完全相反的我,或甚至,无数个我同时存在着?那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记得n年前李连杰演过一部电影 - 《The one》,就是以平行宇宙为主题,描述了一个坏的李连杰,尝试杀死全部平行宇宙的自己,来获得最强的力量,后来,因为还剩一个好的,结果自己和自己打起来了。故事设定由于处于平行宇宙,除了能力变强之外,杀死对方并不会造成什么麻烦,不过,健忘到觉得这里有矛盾,既然不影响彼此,何以力量又会变强呢?好,这是题外话~ 呵呵~

加来博士探讨了三种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 分别是来自太空望远镜的观察、量子力学和弦理论。当然,这些都只是假设,基本上是从数学模式上计算出来并加以具体化,实际上,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平行宇宙还是无法论证的一项假设。

量子力学里的波函数(Wave Function) 是为科学界人士多年来辩驳的重点,因为她看起来比较像哲学多过科学,因为你永远无法论证一个盒子里的猫是活的和死的同时存在,也许,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是其中的关键,突破了光速而把信息带到不同的宇宙里。

弦理论的多维世界,在很久以前是科学界的笑点,试想,在1970年代那不具备假设空间的时代,想象11维的空间会是多么有勇气的一件大事?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来博士撮合两种完全对立的宗教宇宙观来开始整本书的叙述。在一神教里,宇宙是被创造出来 - 有起点的;而佛教,宇宙是无始无终的,这两种观点,乍看之下是完全对立的,然而,从新的宇宙观弦理论- 的角度来探讨,却可以把缺口填补掉,让对立演变成互补。

那,如何将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撮合在一起呢?

这么说好了,宇宙犹如水上气泡,沸腾时大的泡泡爆破了,化成两三个小的泡泡,这样子一直衍生着,那宇宙的诞生与毁灭这个周期不就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吗?在那个高维度下去观察,的确,宇宙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无时无刻,大霹雳正在发生,而冷却并逐渐消逝的情况也在继续。

然而,在我们的宇宙里去观察的话,我们不能否定,其实本身处在的这个小宇宙,是有过诞生和结束的时候。

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还有了互补的作用。

这种思考模式,不是很有趣吗?

我会再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很多部分还读不明白,而是探索这本书的内容,本来就乐趣无穷~


Friday, September 16, 2016

《悖论13》, 东野圭吾

该怎么描述呢?

当你读完一本小说以后,书中文字投射出来的画面一直在脑海里播映,会是怎么样的感觉呢?有想像过吗?

读完《悖论13》,我的感觉如斯强烈,就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画面在我脑海里闪烁个不停,有一些想法,我曾经想过但不曾如此细致地检视,却在画面里,栩栩如生般演绎出来了。

这本书,说是科幻,没错; 说是灾难,也是的; 说的是反乌托邦的思维,那也不为过。东野以黑洞重力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时间-空间为序幕,来描述一场不曾在这个世界发生过的超级连续性大灾难,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并没有身陷这场大灾难,受难的,在东京一带只有13个人。

这13人里有婴儿,也有老人; 有男有女; 有董事和混混......

想必阁下也大概猜到,这样的人物设置,绝非随意安排,東野在角色身份的对立当中,说出了当今社会的矛盾,当中有对待老化人口的方式,间接也养成了老人无法自强的困境。

此外,很多时候,故事也描述了人性在危难当中的心态,当这个社会已经不复存在时,法律与道德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财富,身份与地位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善与恶的界限也将随着生存条件与物竞天择的主导所模糊掉。

东野描绘这个故事的深度与细腻,让读者陷入处身置地的恐惧与思考,不得不发出仿佛身在地狱般的共鸣。

久我冬树和久我诚哉这两兄弟在这个故事当中各自代表了感性和理性两种对立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诚哉般思考,大概很难,因此,最后面对明日香等女生的反对,是可以理解的,而诚哉的警队管理官的身份对其思考方式做出了有逻辑的因果解释,一切,都合情合理。

在一个的故事里同时要有条不紊的带出许多情绪与情感上的交代,又要让读者理解灾难环境的条件,多么不容易啊~! 东野说故事的能力,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这自然不是健忘第一次这么想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在结尾的部分,实在出乎意料之外,健忘稍觉遗憾的是诚哉的下场,对那样的英雄而言,是难过的。

话是这么说,如果没那丝遗憾,故事也许就不会变得难忘了吧~











Wednesday, July 20, 2016

好个《白银时代》

要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有些难,因为既不能要已故王小波老师九泉之下感到难过,还要同时表达我对他的敬意,那是个难以两全的事,如你所知,王老师的写作方式很另类,另类到很天马行空,可是天马行空之余又言之有物,言下之意,是非主流的典范。

说到典范当然会让人高兴,可是扯个非主流进来,难免变成让人伤感的论调,一般上非主流就是不流行,不流行离不红大概不远,这样说对一位很用心在拼命写作的伟大作家而言,难免不敬,所以健忘担心让王老师发现了,他必定很伤心。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有没有真的在用心写,有没有拼命写,在他开始执笔的那个年代,健忘还只是条鼻涕虫,或者,还是一条精虫,犹有甚者,连精虫都还不是。

还好的是,王老师去世以后,作品好像在神州大陆红起来了,听说红到不行,红到连梁文道也介绍,上了电视,可以上电视的,就不再是非主流了,这也是为什么健忘会去买这本书- 《白银时代》来读。然而,读了以后,依旧觉得这是非主流的作品,这让我很为难,明明是鸡,很多人说是凤,让我一开始读得很辛苦,后来渐入佳境,才发觉原来真是凤,是我这双鸡眼中看不出凤罢了。

其实不能尽怪作者,《白银时代》作为王小波三部曲之二,我并不知情,所以买的时候,我眼中没有《黄金时代》,说起来相当遗憾,不过不要紧,以后补读好了。

如我刚才所言,一开始读这本书是辛苦的,就好像一开始看星爷的作品,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屎尿屁,一层又一层的把他无厘头笑容下的讽刺、伤感、无奈遮掩得密不透风,笑点是有的,可惜也让人想到了鄙夷,太多对阳具和精液的描述,这是健忘最真切的感觉,实不相瞒。

不过从“夜里两点钟”这个单元开始,健忘就像投入了漩涡的小石子那样,划过涟漪,在暗涌中翻滚,开始感受到了王小波先生功力的深厚,行文之特别,可以从之后的"2010"单元里看出来,在“我”与第三人称之间翻转,应当混乱的,没有混乱;应当温顺的,却看到了狂野。

从那么多单元里挑选,健忘特别喜欢“2010”,却讨厌“2015”, 2010实际上是2015的延续版,只是二舅王二从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一人称,有时候又是第二人称,超有趣。有趣归有趣,内容离不开伤感,谁让这个世界的数盲那么多呢?

数盲是啥?

你读了这本书,自然懂得何谓“数盲”。


“夜里两点钟” 也很有趣,这个单元是鼓动健忘继续把这本书读下去的动力,若不是读了这个单元,今天也不会有这篇读后感了。

“白银时代”这个单元本身提到了无数次的师生恋,从王小波以作家的第一称,和文中作家的作品里的另一个”我“同时存在着,三个次元的复述,故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平行交错,几可乱真,让人怀疑多重空间确实存在。

而最后一个单元”柔情似水“是为”同性恋“平反,不过,这个故事太过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读着读着,会让人错觉同性恋还活在正义社会残忍抽打似的眼光下,啊~ 这也许在反映那个年头的实况吧~ 毕竟王老师离开人世时,日历停格在1997年。

我不知道这样介绍这本著作对不对,以上,我尝试以王小波式的写法,来告诉你一些内容,当然,我的功力是很微弱的,别指望我只读了一本书就能像金庸笔下的张无忌那样肆无忌惮,可以获得张三丰一次性的真传,那是荒谬的,不过,这却是健忘以最真挚的方式,向王老师致敬。

好个《白银时代》,王小波的思想,的确是特立独行,并且自由的。





Sunday, June 19, 2016

《Beyond Einstein》 - 加来道雄博士的宇宙观

Michio Kaku(加来道雄)博士/教授,是健忘非常喜欢的世界级物理学家之一,家里其实购置了好多本博士的书,这本Beyond Einstein是第一本读完的,其他两本还在阅读中。

其实这本书,还有另一名联名作者- Jennifer Thompson。

书名为Beyond Einstein, 理所当然,是关于超越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也就是说,屹立在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基础上,究竟,现今的人类在他之后,发展物理学到了什么地步呢?

这本书,谈的是超弦理论 (Superstring Theory),是当前用以统合宇宙中四种力的,最为适合的候选理论,由于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论证其真实性,但从计算到逻辑,各方面的解释似乎把这个理论安置在最适合诠释这个宇宙的定律。

爱因斯坦穷其最后30年的岁月把自己锁在物理界之外,致力于发掘能够统合4种力- 强力,弱力,电磁力和重力的大统一理论,由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不协调性,同时,也因为强力与弱力之间还找不到相关性而告吹,爱因斯坦的历史性角色停留在现有的物理框架下。

理论的奠基者- 南部阳一郎教授基于生活在东方哲学(尤其是佛教理论)和西方物理学的互相融合下,提出理论 ,而加来道雄博士作为提倡者及其中一位积极发展理论 ,超弦理论的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研究。

超弦理论有好几种特性:
  • 包含5种不同的理论,但主要为开弦(Open String)和闭弦(Close String)。
  • 引入了超对称性 (这个,健忘也是读得一头雾水....)
  • 需要十一维空间作为理论条件
  • 唯一融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大一统理论
  • 衍生出M-Theory 
  • 弦是一种以音乐概念为比喻法的幼线,其震动将改变次粒子,从而改变其特性,这解释了S-Matrix Theory。
  • 然而,因为超理论始终无法在实验室了里被证明,目前还仅仅是个理论。

本书一开始介绍了牛顿的重力发现结合了天与地,Maxwell的电磁力发现结合了电力和磁力,然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结合了时间与空间,非常有趣,而最后,结合所有四种力的努力,将会为人类完全理解这个宇宙开展序幕。

书中也阐述了多维宇宙的特性,加来博士善于以生动的方式解释物理学(看过他的节目的人会懂),多维宇宙的极限在11维,以计算法来估计,如果超出11维,一切就会变得很不稳定(unstable - anomalies)。 而我们处在的宇宙,原本应该是10维,基于某种原因,这10维分裂成4维和6维宇宙。

分裂的宇宙,可以用泡沫的分裂来比喻,由于我们处在的宇宙是那分裂出来的4维宇宙,只能够看清楚3维 - 也就是空间的变化,时间旅行看起来犹如天方夜谭。

那剩下的6维宇宙在那里呢?那个宇宙是否与我们的宇宙一样呢?是物质世界还是反物质呢?还是拥有不同的特性并且能够破解暗物质的本质呢?这当然还是个需要继续探索好几个世纪的论点。

不过,明显的是,以我们4维的宇宙要破解4种力的大一统,目前是不可能的,不过,当站在11维的角度去审视,那一切都圆满了,重力子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纳入统一理论当中。

这,就是理论的强处,也是其他理论无法比拟的重点之一。

这本书,健忘也许会再读第二次,其实,还有很多不明白之处。

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可以介绍这本书给喜欢宇宙或理论物理学的书友们。








Friday, June 17, 2016

最不东野圭吾的作品- 《解忧杂货店》

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轻轻地把书合上,吸了一口气,噢~ 感觉很好。

大概也有好几年没读小说了,不是不喜欢,只是没那个闲情,而日本作家的书其实也读了不少,大概都是些励志和教导关于整理情绪的书吧~ 没有小说。

今年年头忽然有想读小说的冲动,健忘大条神经线,逛书展的时候顺手买了一些东野圭吾的,还包括王小波的作品,冲动毕竟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这些书一直藏在书橱里,不知不觉成了家里摆设的一员。

多亏了书友们的提醒,健忘才猛然发现自己买过《解忧杂货店》这本书。

听说这本是最不东野的东野作品,健忘是第一回读东野的书,自然分辨不出什么来,翻开书的第一页,那种阴深开场,还以为是鬼故事。

三个看起来像是罪犯的人糊里糊涂闯进一家已经荒废了的杂货店,糊里糊涂收了陌生人的信,糊里糊涂成了一些陌生人的恩人。

糊里糊涂,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与想法。

健忘应该把故事写在这里吗?对不起,不透露太多,你自个儿读吧~  要不你会怪我扫兴。

只能说,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在玩砌图,从第一块开始,慢慢地,第二块,第三块,然后看到一些朦胧的景象,当最后一块砌上去以后,整个画面清晰地呈现在眼底下的感觉,畅快!

书里的人物,大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单元,不流于表面,细节里带有伏笔,由一家杂货店,和一间孤儿院之间即看不见摸不着,又隐约有种超乎自然的关系贯穿整体,将所有人,以及他们的经历串连起来。

健忘相信东野意欲表达对时代更替的感叹,从故事不同观念的转换,可以看出他极力想挣脱日本主流社会观念的捆绑,不过,他尝试保留了人性里一些珍贵的特性 - 怜悯心和爱。

这是难能可贵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少了怜悯心和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社会却同时越发专横,这样的矛盾无处不在。

书中有一段描述人际关系的文字,相当传神: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心倘若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有共鸣呢~

说故事的能力强到这种水平,难怪东野会红,虽然健忘觉得结局并没符合自己的喜好,也许不够圆满了,不过留下一些想象空间,似乎让故事更让人回味不已。

“浪矢杂货店”, 这名字我记住了。










Sunday, June 12, 2016

感恩读过这本书 - 《行旅,在深邃亚细亚》

大概,在我们身边,旅行,几乎是每个朋友都做过的事,相对于已经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偶尔出外逛一圈,哪怕是身在商业化的旅游“景点”里,也是一种彻底充电的方式。

健忘去过的地方并不多,大概就十来个国家,有发展中的,有先进国,也有还未发展的。一般上,健忘不太喜欢过于城市化的国家或城市,我喜欢人情味,喜欢古迹,喜欢一些有故事的地方,可以让健忘某天回忆起,还可以细细地回味,当然,这些都包括了在那个地方所见过的美景,美食和美色~

如果,你要体会任何一个地方最真实的民情,去除商业化的面具,那来一趟背包客之旅也许合情合理,当你把游客华丽的外衣剥掉,只剩下铜板和散钞时,肯定会引来不同于一般含有商业意图的对待。《行旅,在深邃亚细亚》的作者山岳,在书中把这一切形容得很真实,当然,他写下的是自己的赫赫战功,能感受到真实性也实在无可厚非。

健忘对这本书的开端有着无法言喻的厌恶感,感觉太多修饰,太多比喻,太多作者看过的、有关印度的影片和文学著作等等,仿佛在炫耀着作者对当地的理解,深不可测。还好,健忘没因此停住,当慢慢地,理解了作者的旅游路线,和他在每个地区的背包经验之后,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老背包客获得共鸣,新背包客寻找灵感的好书。

幸好,可能是开始进入状态,大概30页过后,“太多修饰,太多比喻” 逐渐少去,不会觉得太“文学”。

作者山岳的路线从印度开始,然后绕去缅甸,越南,接着印尼、星马,尼泊尔,然后在圣母峰达到整个心历旅程的高潮点,我不在这里说太多,里头有很多哗然,有很多激动,也有很多经典,仅仅是想象,已经够震撼。

会放下一切去经历那么多,作者心里有解不开的结,在最后的登山过程中,化为乌有。

这也许不是每个背包客的心态,但可以放下一切出发,每个勇于踏出那一步的人,需要多少勇气呢?

此外,健忘很喜欢书中一个概念:
话说作者在印尼遇到一对中国情侣,这对情侣中的男人早年靠炒股发了一笔财,从此便浪迹天涯,以平均三年回家一个月的节奏,进行漫游,做笔记,学习,甚至观察一些商业机会。这样的日子,让他认识了女友,两个人四处漂泊,钱不是问题,却从此回不到固定的生活环境去了。

作者在此有些感叹:“旅行所给于我们的种种自由,何时成了一座心灵的牢笼?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他不知道他是自由的;仅仅是这个原因。这就是一切,一切!谁要是明白了这一点,他此时此刻马上就会变得自由。” 这句话是他改编自某俄国文人的,但相当合理,健忘认同。

当自由开始取代了我们的朝九晚五,变成一种恒定的作业时,那和朝九晚五还有什么分别呢?

这是健忘在本书中获得的、最根本的启发。

每一段旅行,都是一段学习旅程,而山岳的经验不可多得,至少对健忘而言,是个望而生畏的过程,想到心中的牵挂,此生很难去做这样的事。

感恩读过这本书。


Sunday, April 3, 2016

《掌控全球市场的隐形操盘手》,揭开了我们看不见的内幕

读这本书,大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我们这些受薪人士,就薪金而言,真的和书中所提及的风云人物比较起来,可说是望尘莫及,以福建话来形容,就是“嗅无烟”...

本来看到题目 - 《掌控全球市场的隐形操盘手》,就已经感到非常好奇了,留意到里头所说的是原产品交易相关的内容,其实和我们的生活甚至投资方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有了买下的念头。

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本意,心想买英文版会比较好,于是请店员帮我查了一下,系统里显示英文版是有的,可是店员找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没办法,只好买了台湾翻译版。

话说回来,这本书主要提及几家曾经辉煌的基金 - 公司和相关交易员的过去,还有他们如何在大起大落的原产品交易市场内叱咤风雨,除了一些其他原产品的个案之外,主要围绕在原油价格上。

本书谈及了8家关键企业,以及39位神秘人物。

一些书中谈到的人物,比如Marc Rich已经过世了,还有掌控数十亿美金基金的蓝金资本管理公司,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其他如高盛、摩根史丹利等,依然还是交易世界中的巨头,掌控着许多资源。

其中描述了几个交易中的过程,上下以亿美元计算,会让我们这些市井小民冒汗,这些人活在高压之中,过着奢华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伦敦某高价地段购置产业、4~6个月的假期、有能力在泰国某个小岛上买下整个度假村、专程包机到巴黎试婚纱等疯狂动作,让人傻眼。

书中也提及了美国交易委员会当年对原产品交易员的忽略,到发觉其影响的层面极其严重,从而开始了繁复且漫长的法制改革之路 - 建立CFTC以监控那些出现舞弊和损害大众利益的原产品交易个案,这在商业利益与政治挂钩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阻力常不可免,非常不容易。

健忘从这本书中学到的,还包括了航空公司为了维持赚幅,给原油价格建仓,并进行相当昂贵的价格对冲,以防油价突然大幅度变动而把利润全都亏蚀掉。然而,有些航空公司的交易员没有多年交易背景,而且要聘请这类人物的成本也不小,因而导致交易仓位频频失误,反让这些航空公司亏得更凶。

尽管以上的资讯或许已不是新事,不过这些内幕,若不是有人整理、采访并加以编辑,我们一般上无法知晓,这本书的确开了健忘的眼界,真要谢谢本书的作者 - Kate Kelly。

当然,也不枉健忘从老远的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把这本书给带回来。


Monday, January 18, 2016

《前世今生- 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

前世今生是一个很浪漫,又很容易引起人们憧憬的话题,我们东方人对转世的概念比较清晰,在很多小说、戏剧或电影里大都有这类题材,对洋人而言,却显得格外陌生。

不过,自1988年这本书 - 《前世今生- 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面世,在美国掀起了一阵医学界的热烈讨论以后,相信至少在美国,Reincarnation (转世)不再是个崭新且抽象的名词。

本书的作者是布莱恩魏斯博士,他本身是耶鲁大学医学博士,而且是世界精神药物研究的佼佼者,从催眠转世进而发掘医疗作用,乃至对生命的领悟,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如巨石堕河,激发无限涟漪的回响。

其实,这是健忘读的第二本,由魏斯博士的医疗成果编写而成的书,之前读的是《轮回 - 前世今生来生缘》,收录在健忘的读后感连接:《轮回 - 前世今生来生缘》

而这本《前世今生- 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其实正是布莱恩魏斯博士的第一本关于催眠医疗,进而发现转世的书。

这本书的主角是凯瑟琳,一个活在父权阴影下的女生,恐惧笼罩着她的生活,她有天生的呼吸困难,不能下水;难眠;不安全感,还是个第三者,因为这些问题不断带来困扰,凯瑟琳常活在痛苦之中,精神不振。

由于是医疗中心的人员,凯瑟琳的朋友们建议她去找魏斯博士,以进行精神治疗,魏斯博士让凯瑟琳进入催眠状态,而且一直探索到她婴儿时期,却还是没办法解决凯瑟琳的心理问题。

直至几次的催眠以后,魏斯博士决定把催眠时间再往上推,逾越了一般催眠医疗的顶线,进入了凯瑟琳的前世。凯瑟琳在催眠过程中描述了许多现代人没见过的事物,其中有中世纪的人和物,还包括埃及的古时候。

在80年代,这是在探索一个未知领域的起点。

魏斯博士感到万分惊讶,作为一位医师,他和凯瑟琳重新穿越凯瑟琳的好几个前世,逐一揭开她的死结,帮助凯瑟琳获得新生。

从她的过去世,可以发现她与家人、情人的关系,是上一世、甚至好几世以前的延续,凯瑟琳的前世之旅并非连接的,她与他们都有过不同的血脉关系,只不过,得到魏斯博士的指引,她所回顾的前世大都与今世所面对的精神与生理问题有关。

根据凯瑟琳的总结,她在地球的转世大概是81世,然而在这疗程中,他们只是探访了少过10世的记忆。

而凯瑟琳的精神状况也获得很大的改变,疗程来到一半,大概已经可以看到她的性格转变得更为开朗,也开始交了许多朋友。

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没什么嘛~不过是个普通的催眠故事。

其实不然。在整个疗程里,还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

有好几次,当凯瑟琳的催眠进入前世的死亡时段时,她的潜意识里还留有过度到新生时的记忆,并且在那不同维度的空间里,遇上明显比较高级别的灵体们,而这些被魏斯博士称为“大师”的灵体,也透过凯瑟琳的口,来向魏斯博士传播生命转世的意义和用处。

健忘个人认为,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解读,凯瑟琳的催眠状况刚好把大脑频率调节到不同的维度去,正如跳乩般和不同空间的高级之灵同了灵;又或者,在凯瑟琳好几世的终端,过度到下一世之前,大师们便已经预见未来会有这场催眠治疗,而预先向凯瑟琳传话。

这些假设没有答案,只知道,生命的转世是为了让灵魂的学习,但学习什么呢?

魏斯博士认为是“爱”。

健忘觉得,以东方人的宗教观去理解,要学习的其实比爱还要多很多。

你认为呢?


Sunday, January 3, 2016

《旅行在希望与苦难之间》

这本书,堪称健忘今年读过感觉最为深刻的一本书,因此,读完以后,我迫不及待的写读后感,也即将把书借给朋友,好书得以与友人分享,是很快乐的,尤其是一些对人生有价值的思想得以传播出去。

今天想写的这本书,书名是《旅行在希望与苦难之间》,作者是林辉。

林辉是香港社运分子,读社工出身,背景和思想这方面,如果在网上看看,贬褒皆有,但健忘认为,这并不影响本书内容的启发性。



健忘是个喜欢旅行的人(谁不喜欢??),试过一个人的自助旅行,虽然天数不多,不过感觉还算不错,然而,林辉的游记相对更丰富,更有内涵,因为他去的地方的确充斥着苦难,就算比较好一些如大马,他也理解了本土真正的社会活动 - 包括缅甸难民的生活。

健忘深觉惭愧,只知道马来西亚有缅甸外劳和非法外劳,却从来不过问他们为何离乡背井,非要在这里过着非人生活。

林辉去过的地方,包括西藏、尼泊尔、印度、大马、缅甸、以色列、约旦、埃及和土耳其。

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旅行,主要有两点 - 时间比较长,和,并非以娱乐为主的义工旅行。

健忘特别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林辉的所见所闻,也许难免掺杂了个人情绪与假设,然而,一些社会与政治事件的记录,却非常实在。书中提到了大马的民主进程,健忘不敢说100%是对的,毕竟政治是主观的,但却也找不到作者超越现实的描述, 有鉴于此,健忘相信作者其他国度的部分也是真实的。

作者在西藏遇到一位希望离开西藏,前往达赖喇嘛所处在的自治区的僧人,可惜过了好几个安全关卡,最终还是被驻守关卡的中国军人给挡住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僧人是在自己的家乡,手中还有受政府承认的护照,却还是被安全理由拒绝离境了。将心比心,想想,在世界的某些角落,自由,看似这么近,实在那么远。

尼泊尔是个贫穷的国度,那里监狱儿童已经是个社会问题,数千名儿童一出生,部分就已经住在监狱里。一些幸运的,会被民办的孤儿院接收并受教育,可是长期下来,政府依赖民间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社会资源毕竟有限,很多孩子,还是没办法受到照顾;还有亲叔叔带着已经失去双亲的侄儿们去印度,打算卖掉他们的肾来赚钱,可是路中发现两个侄儿都有父母传下的艾滋病,于是把他们抛弃途中,还好,他们后来住进了艾滋儿童院,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但尼国好几千类似个案的小孩,下场又如何呢?

小孩们天真无邪,却不知他们的一生,相对其他国度的孩子,从一起步,便已经很不公平。

我们是不是有些朱门酒肉臭呢?

作者会知道那么多,主要也是因为他的旅行,走入社会,而非单凭旅游配套和商业化的旅游区去认识一个国度。他也去了尼泊尔孤儿院当了一段时间的义工老师。

书中让健忘震撼的,除了这些地方的不平等、贫穷现象,还有在巴勒斯坦的经历。现今伊斯兰世界会陷入强烈的报复情绪当中,事出必有因,在国际社会千丝万缕的复杂历史背景下,人们总是看到了果,而忽略了因。以色列人从被宰杀者到现在宰杀他人者,从而制造了另一轮的仇恨,悲剧不断发生,庆幸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善心人在试图化解仇恨。

”我相信这个世界所有巨大的改变,都是由无数细小的改变相加而成。我所做的是可能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成果,但我们的努力,都是改变的一部分” 林辉一位投入以巴和平工作的朋友那么说,锵锵有声,有力。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故事,等待你从书中发掘。

这是健忘2015年,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书。



Saturday, January 2, 2016

2015年阅读记录

今天已经是2016年,时间过得很快,2015年是充实的,但愿2016年也一样是。

去年的阅读计划达标了,健忘的目标是9本中文,5本英文,总共14本,很开心总数达到15本,多了一本。

健忘去年刚换了新的部门,因为是新的领域,所以工作量大增,而且扣除自己的娱乐 - 电子游戏、模型等,再加上孩子日渐长大,要关心的事也逐渐多起来,所以要读完15本其实还挺吃力的。

健忘读书的速度并不快,而且领悟力有限,所以读一本书基本上用的时间比较长,还好,完成了。总的来说,打从2013年到现在,都完成目标。

因此,2016年,打算把目标提升到16本 - 10本中文,6本英文。

以下是2015年所阅读的书籍:
1. 2014-2019经济大悬崖 - Harry Dent
2. 最佳合伙人 - 李永安
3. 教你不被情绪绑架的平常心 - 小池龙之介
4. 忘却力@整理学 - 外山滋比古
5. 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 - 姚诗豪,张国洋
6. 知性力@整理学 - 外山滋比古
7. 众神的战车 - Daniken.E.V
8. Hot Commodities - Jim Rogers
9. Breaking the fear barrier - Tom Kieger
10. Getting started in hedge fund - Daniel A Strachman
11. 前世今生的疗法 - Dr Brian Weiss
12. Thinking backwards - 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 in between business  - Robvan Haastrecgt & Martin Scheephower
13. The Truth about High Frequency Trading  - Rishi k narang
14. 旅行在希望与苦难之间 - 林辉
15. How they started - Global brand - David Lester

2015年少了佛学的书籍,应该会在2016年里补回吧~

好了,要加油了~

Linkwithin

您或许对这些书感兴趣:

Translate

Flag Counter

Total Pageviews